在大资管时代,依托强大的投研实力和人才积淀,经过长期的投资实践积累,拥有较为完善的投资理念与逻辑,券商资管在大资管领域中发挥重要力量,受到更多成熟的投资者关注。
从2010年7月28日业内首家券商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诞生至今,八年间,以东方红资产管理为代表的一批券商资管公司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为资管行业的规范和进步不懈努力。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40.3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6.12万亿元,占据四成份额,成为大资管领域中的主力军。
不求规模 坚持主动管理之路
券商资管业务从2005年低迷的市场和纷乱的局面中起步,经历时间的磨砺和行业的嬗变,监管和运作不断规范,管理能力持续提升。2010年7月28日,由东方证券出资3亿元、在原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基础上成立独立子公司,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
从2010到2018,八年间券商资管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曲折的过程,从集中高净值客户群体的小范围影响力到形成广泛的品牌效应,从借助通道业务快速扩张规模到回归资管本源、聚焦主动管理,各家券商资管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也使得行业在摸索前行中明确了发展方向——聚焦主动管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才是长期发展之路。
2012年,资产管理业务迎来全面放开之年。2012年10月1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及《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简称“一法两则”),产品由行政审批制改为报备制、投资范围扩大、允许产品分级、允许集合计划份额转让等具体规定,令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全面驶入快车道。尤其是券商创新大会之后,券商资管行业管制放宽,投资范围大大拓展,加之银行资产的出表需求,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开始爆发式增长。到2016年底,券商资管的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17.58万亿,是2008年919亿的191倍,其中通道业务占了绝大部分。
行业的快速增长无疑带来了挑战与压力,但东方红资产管理始终坚守价值,坚定主动管理业务发展模式。对东方红而言,客户利益是最重要的,一切的工作都要围绕为客户赚取长期利益而展开。因此,在行业规模迅速扩充的时代,东方红选择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力权益投资,寻找差异化发展路线。2005年东方红系列首只产品东方红1号正式发行,通过“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策略来追求绝对回报,在两年存续期内实现299.90%的回报率。紧随其后,2006年7月成立的东方红2号,3年存续期内同样实现了136.25%的复权收益率。这让“东方红”品牌在业内声名鹊起,成为券商资产管理行业的佼佼者。
2009年4月市场仍然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徘徊阶段,东方红4号发行,这也是目前东方红系列存续时间最长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截至2018年7月24日,累计净值达到了7.6138元,为持有人实现了长期丰厚的投资回报。
即便是在2011年8月市场极度低迷之时,东方红资产管理仍然在思考如何更好的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帮助投资者实现逆势布局、长期回报,于是开始发行封闭两年半运作的东方红新睿1号,到2014年3月东方红新睿1号到期结束时,累计净值达到1.3148元。
2012年到2014年间,券商资管依靠通道业务实现规模大爆发的阶段,由于一直坚守主动管理模式,东方红资产管理在券商资管规模的排名其实是连续下降的,一度降到了40名之外。也恰好是在这段时间,东方红资产管理通过逆势布局、价值投资实践,积累了雄厚的投资研究实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价值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