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刚刚登陆香港联交所的闽系房企正荣,在上市后首次公布了其2017年业绩。
3月29日上午,正荣地产(06158.HK)在香港举办2017年业绩会,这家房企今年的运营战略是快周转,要冲击1000亿—1200亿元的销售目标。而背后支撑这一目标的战略包括做“改善大师”聚焦中高端改善型市场,以及扩张版图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
报告期内,正荣地产合约销售金额达701.53亿元,相较2016年的392.92亿元增长了78.5%;收益为199.95亿元,按年增长36.9%;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4.09亿元,按年增长19.1%;核心纯利为12.56亿元,增长了57.5%。
毛利率为21.1%,相较上年的21.7%,微降了0.6%。
和所有大步前进的房企一样,正荣的资产负债率依然较高。此外,净债务权益比为183.2%,2016年这一数字为206.0%。
不过报告中提及,正荣于2018年1月中旬完成首次IPO,假设是于2017年12月31日收取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那么报告期内的净债务权益比将约为120.2%。
正荣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仙枝在公告中展望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形势。他说,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跌宕与分化,中国政府继续实施严格的控制措施,尤其是在热点城市实施限购、限贷及限售的紧缩政策。
展望2018年,他认为,随着2017年各线城市房价涨幅的明显回落,特别是热点城市房价回落,中国政府的调控措施已见成效,且于不久将来不大可能采取更为严格的调控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认为正荣仍然可以寻找到一个发展的机遇点。他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极为庞大,二线城市及三线城市的住房需求依然强劲。本集团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因为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及城市中产阶级的形成与迁徙,而非金融及行政政策等因素。为此,本集团坚持并立足‘改善大师’的品牌定位,旨在向富裕的中高端改善型客户推出建筑面积介乎9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的优质住宅。”
这家房企立足于中高端改善型定位,2017年全年的合约销售均价为18484元/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1.7%,2016年时这一数据为20945元/平方米。
对于销售均价的下降,在公告中正荣方面称原因是2017年平均售价较低的建筑面积占总合约销售建筑面积的份额增加所致。
事实上,在2017年里,正荣有不少楼盘遭遇了“被动降价”,因为价格较高的中高端改善型楼盘,正是政府调控的限价目标。
在热点城市严格的调控措施下,不少曾想主打中高端产品的开发商都渐渐偃旗息鼓,甚至有原想打造豪宅产品的项目,最终转为毛坯出售。
一名房企人士表示,在如今的调控环境下,开发商很难去打造精品产品,走中高端路线,打造好产品价高者得的市场思维,现在显得不太现实。
正荣要做“改造大师”的梦想,仍需加把劲。这家房企还喜欢追逐热点城市,在上一波房地产热潮中,正荣重仓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目前它在长三角的销售额已经超越大本营海西经济区。
2017年,正荣的四大核心业务区——长三角、中西部、环渤海及海峡西岸的合约销售总额,分别占总数的45.2%、5.9%、6.8%及42.1%。
2017年,正荣新进军五座城市,包括郑州、合肥、济南、嘉兴及滁州;共收购23幅新土地,主要位于合肥、苏州、莆田、平潭、济南及嘉兴等城市;还与第三方业务合作伙伴联合收购18幅位于苏州、合肥、天津、南京、上海、南昌及武汉等城市的土地。
黄仙枝表示,今年要伺机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按应占份额计算,正荣拥有总建筑面积逾12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分布在四个核心业务区域的18个城市,包括上海、 南京、苏州、合肥、武汉、长沙、西安、天津、福州、南昌及郑州等城市。(马一凡MY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