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至7月15日,为响应团中央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上善华水,洇润虢都”防汛抗旱宣传团通过对三门峡黄河大坝和三门峡水库的实地考察和了解,开展了以防汛抗旱知识宣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旨在普及防汛抗旱相关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在水旱灾害形成前做到及时有效地防范,维护社会稳定。
7月5日早上,宣传团成员们早早地集合完毕,乘坐公交车来到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在水利枢纽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顺利地进入到水利枢纽内部并来到了三门峡大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到,自2019年6月以来,河南省已进入汛期,综合判断今年汛期河南省自然灾害风险水平总体偏高,主要自然灾害为暴雨洪涝、地质和干旱灾害,需防范各类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信电力、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三门峡黄河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几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考察过程中工作人员一路上详细的讲解,我们还了解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位于黄河中游下段,连接豫、晋两省,控制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枢纽建筑物包括:混凝土重力坝、斜丁坝、表孔、底空、泄洪排沙钢管、电站厂房等。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713.2m,最大坝高106m,坝顶高程353m,水库总库容162亿立方米。三门峡水电站现有装机41万kW,年发电能力可达14亿kW·h。自1973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至今,已累计发电235.2亿kW·h,创产值约20亿元。
经过一整天的实地考察和学习,宣传团的成员们对于三门峡市水利部门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正确措施和处理方法有了细致的了解,对于活动中期开展防汛抗旱知识宣讲也有了初步的计划和安排,也深刻认识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对于我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意义。
工作人员带领前往三门峡大坝
工作人员讲解大坝概况(1)
工作人员讲解大坝概况(2)
大坝地处豫晋交界
大坝泄洪实况(1)
大坝泄洪实况(2)
工作人员讲解三门峡大坝历史辉煌成就
参观水坝重要部分—转轮体
水电厂认识参观合影留念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