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做汽车众筹的网站无法打开,疑似跑路。 今天和大家顺着这个事儿说说汽车众筹这个模式。
在2016年的时候,我参与组建过汽车众筹平台,所以对平台的演化非常了解。
先说说在汽车众筹模式出现前车商是如何做生意的。正常来说,汽车经销商先是拿钱进车,然后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尽可能高的价格将车卖出去,车商包括国产车商和平行进口车商,平行进口车的车价都比较高,有资金实力的车商会先垫钱进车,而小车商一般是在买方付了定金再去进车。在这个环节中,车商都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他们会从各种渠道进行短期的拆借,资金成本在年化20%左右。只要周期短,利润高,覆盖掉这些成本也完全没有问题。
而汽车众筹的模式,也是为了解决车商的资金需求问题,车商可以针对某一辆车发起采购价众筹,出资人共同享有这台车的物权,车商拿到资金后采购车辆并销售,当有买主购买时,由所有出资人投票决定 是否卖出,卖出后,车商和出资人按比例分配销售利润 ,比如5:5分成,利润是1万元,那所有出资人再按出资比例分配这5000元。如果在90天未售出,由车商回购,并支付投资人9%左右的保障收益。
这种模式一出现,出资人非常踊跃,每个标都需要抢,甚至在几秒内就抢光了。 好处就在于车销售不成功,出资人会有9%的保障收益,如果销售成功了,时间越短,年化收益越高,最高可以有50%,甚至90%的年化收益,长期来看达到30-40%都是没问题的。
但运营下来,我们发现几个问题:
1、车的销售价格我们无法真实掌握,车商每天都在卖车,我们没办法去盯每一台车的销售价格,有的众筹平台客服会说,当车商合作后,会派一个驻场人员,但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时间长了要打一个问号,另外,一台100万的平行进口车,有时候利润只有2000元,车商全是靠改装赚钱。(不了解这个行业的真的很难想象)。
2、车商的小算盘-资金成本,不管什么模式,车商只按使用资金的成本进行对比,他从传统渠道获得资金可能时间比较长,而众筹平台时间短,这是平台的优势,但是资金成本太高,如果高出太多,他宁可继续使用原来的资金渠道。竞争很激励。
3、投票形同虚设,买车和卖车都是当场敲定的,出资人很难了解一台车的销售行情,有时候某个品牌发生召回,一台车不及时销售出去就会面临滞销,车商不会等着出资人投票决定是否卖出,另外投票的结果100%是赞成销售。
4、政策风险,后来我参与的平台被金融办规到了P2P行业,而有的平台汽车众筹平台极力表示自己不是P2P,无非是想摆脱监管。因为关于物权这块监管还是空白。另外法律上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出资人如果拥有物权,那就一定有支配权。
最终众筹变成了借贷模式,车商19%借款,投资人拿13%的年化,如果规模做不起来,一定是赔钱的。
所以如果一个众筹平台仍在付给投资人高额的年化收益,那这个资金一定不是被车商借走了,车商不傻。